苏宛说,生活无非是失恋或热恋
她的朋友忍不住骂她:“你太容易爱上人了。”
高中时她爱上过一个男生,原因简单到让人啼笑皆非她在宿舍楼门口看到他,他患很严重的鼻炎,当时正对着朝阳一个接一个的打喷嚏,她从来没有见人打喷嚏可以打得那样严肃认真,忽然间,她发觉自己爱上了他。她以为对待感情他也会如此郑重其事,可是她错了,他是花心少爷,与她交往的同时还与别的女生拉拉扯扯。她们与他清晨必打的那串喷嚏一样,不可少,不特别,每次音调力度都雷同。
大学军训时她又爱上一个男生,只因为他在军官喊号出左腿时偏出右腿,他局促不安脸红耳赤,她却感觉他太与众不同,而且她手心痒痒,恨不能马上冲上去按下他的右腿,帮他将步子走顺。那刻她有些母性的萌动,感觉他很需要被一个女生细微地照顾。可是她又错了,他的自负根深蒂固,感觉一切照顾都是约束,而且试图将她改造成他喜欢的样子。
工作后她又有过飞快地爱上一个男人。他只对她说了一句话:“别人只看到你眼睛里的笑,我却知道你藏在笑容后面的不安与苦涩。”那一瞬间,她以为世上惟有他懂她。这份爱也是错,后来才知道这话对每个女人都受用,他会背公式,却没有解题方法,答应了近十个女人帮她们寻找快乐,却添多了她们笑容后的不安与苦涩。
她翻拣回忆,忍不住骂了一声,心想自己完全可以写一本阅男经,将这种让人悲观的动物剖析得淋漓尽致。爱过太多次,悲观也越重。恋爱其实是件很可怕的事情,每一次反复,都会将她引将进自卑,讨厌自己,感觉自己不够好。
苏宛越想越绝想。掐指算年龄更觉心慌。时年已二十五,再蹉跎下去的话
她对朋友说:“我想结婚了。”
“疯了?”朋友笑她:“以你的性格,怎么会自甘堕落入婚姻。”
“结婚以后一了百了,不再想爱或不爱,终极难题不过是如何离婚。”
苏宛总说撑死胆大饿死胆小,她一向喜欢冒险爱疯颠,居然也真能被她从生活中抓来一同样爱好的男人。
很俗的六人派对。三个女人都不约而同看中了英翔,剩下的两个男的只好相互说话来自娱。一女扮纯相,一女扮知性,英翔与纯相女人谈樱桃小丸子,与知性女人聊《今生今世》。苏宛冷眼旁观一会儿,直入主题:“你想不想结婚?”
“不想结婚为什么要参加这种派对?”英翔笑着反问。
“我二十五岁,无病史,无负债,无家庭负担。有数桩情史,喜艺术,喜美食,愿分担部分家务与家用,绝不做全职太太。”
其它人全愣住了。
“如果你希望与我交往,记住我的条件:一个月内结婚。”苏宛将名片放在英翔的面前,拎包走人。
她很快将此这事忘在脑后,两三天后接到英翔的电话时,还以为是哪家商铺的打折通知。
“我原来是不婚主义,但是近些年开始心有不安,希望有稳定的关系,这样可以全力立业不必分心情感。”
“我原来坚持要嫁自己爱的人,但是我太易脱口说爱又太易脱手不爱,害怕这样反复会一人终老,所以,想索性闭眼婚掉。”
就这样儿戏,就这样不可思议,他们在电话中开始商议结婚事宜。
挑选婚戒的时候苏宛几乎要晕,紧张得腿软心慌。亮闪闪的小石头捏在指中时,她抬脸看还很陌生的英翔:“真要戴?”
英翔帮她将指环戴进无名指,那粒石头在灯光下十分晃眼,差点将她的眼泪晃出。
“为什么要娶我?”
“志同道合。”英翔笑得不怀好意:“我们来自五湖四海,为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。”
苏宛笑,挥拳捶他,被指上的环又晃了一下眼,那一刻她恍恍然,分不清是梦是真。
两人做金童玉女状合谋欺骗亲友,编织恋爱数年感情坚深的故事,赚得大家祝福与红包。
摆酒宴后,两人忽然相视大笑。他们在城中各有住房,新婚第一夜,倒底住向哪处?
无感情负担,一切便好商量。苏宛与英翔站在马路边谈判,在要BABY之前两人平时分居,假期周未做夫妻,两家轮流住。
苏宛忽然想到比较严重的问题,脸一红:“今晚我们……”
一对新人在通宵咖啡厅里坐了一夜,各自讲述过去的故事,从童史到学史。聊到咖啡厅里换早班服务生时,他们还精神奕奕。太阳光将指环点亮,他与她相视而笑,手在桌上相握,他唤她英太,那一声,让她感觉空气仿佛注了蜜糖。
看似疯狂的男女偏有着正常得近乎落俗的生活四年后,他们有了一双胞胎儿女,粉琢玉砌很可爱。给孩子们摆满月酒时,夫妻俩还是柔情蜜意得让朋友们眼睛滴醋。他们鲁莽结婚已不再是秘密,有美满婚姻做底,他们的故事更显传奇。
苏宛的女友羡慕她好命。苏宛一副过来人的样子教育尚还老姑独处的女友:“嫁人要嫁你可能会爱上的人,而不是嫁给已经爱上的人。”
“你一面之缘怎么知道自己会爱上?”
“感觉对味。而且,一上来就调整好心态,不对他报太多指望,只是为婚而婚,反而惊喜多多,沟通方便。”
英翔的朋友们也在边喝酒边感叹他的好运,执得轻率,却真被他执到真命妻。
英翔嘿嘿笑,喝下一瓶健士力黑啤后,告诉大家一桩秘密:“她一直以为我们是在六人派对上认识,不知在五年前某次交流会上大家已打过照面。那时她正与别人恋爱,眼里谁都容不进去。”
“这样土!处心积虑玩暗恋?”朋友笑他。
“暗恋倒不至于,只是早感觉她与我应该投契。不管是婚姻还是恋爱,都得鼓足勇气果断抓紧刹那缘。”